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喀斯特勝景·茶之美】 茶山青翠 雲華芳菲

【喀斯特勝景·茶之美】 茶山青翠 雲華芳菲

by admin - 2023-09-17 59 Views

黔中出好茶、好茶貴在早。

2023年元旦,央視在特別節目“新年春茶第一採”中報道,普安縣茶園是一年當中全國茶葉最早开始採摘的地方。

黔西南,位於黔滇桂三省(區)接合部,具有低緯度、高海拔、無霜期長、冬春氣溫相對較高、地熱資源廣布等優異條件,小環境內的氣溫非常適宜茶葉生長。在黔西南州,茶園多處於煤礦資源豐富、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良好、雲霧飄渺的高山上,這些地方能爲茶葉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豐富的有機物質。

村民在晴隆縣沙子鎮沙子社區的茶山上採春茶。劉朝富 攝

“早”是黔西南茶的鮮明特點。黔西南州茶葉種植品種多爲特早生品種,在科學管理下新梢萌發早,茶芽肥壯,春茶能較早开採。主要產茶縣—普安縣的核心產茶區,春茶較其他地區早20天左右上市,是全國春茶开採最早的茶區之一。從2022年1月1日起,黔西南州普安茶神谷就作爲“貴州綠茶第一採”的永久首採地。

每到春季,黔西南的茶山上,茶樹盡情吐綠,一座座茶山披綠疊翠、蝶鳥翻飛,空氣中彌漫着茶香、花香。來自全國的茶商匯聚黔西南,上茶山、進茶園,穿梭在粉紅的桃林之中、嫩綠的柳枝之下,一筐筐、一籃籃優質茶青從山谷中、茶園裏搬運到路旁,被早已等候在此的各地茶商一搶而空。黔西南的春季,不僅彌漫着生態的茶香,也湧動着搶茶、品茶的熱鬧氣息。

展开全文

黔西南是世界茶葉的重要起源地。“古”是黔西南茶的又一個優勢特色。

在普安和晴隆交界的雲頭大山上,現已發現世界上迄今唯一的四球古茶籽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貴州省地質研究所及貴州省茶科所等多家權威機構專家勘查鑑定,認定其爲距今1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四球茶古茶籽化石。

不僅如此,黔西南州境內擁有百年以上古茶樹達12.7萬棵,分布在全州各縣(市)。以普安縣爲例,其境內就有野生四球古茶樹2萬多株,千年以上樹齡的就有3000多株。其中樹齡最長的達4800年,野生四球古茶範圍之廣、數量之多、樹齡之長、保存之好,世界罕見。這足以說明,在遠古時代黔西南境內就已經生長着大量的茶科植物。

村民採收八步紫茶 唐波 攝

作爲貴州重要的茶葉產區之一,黔西南州目前茶葉種植面積有60余萬畝,全州各地都有好茶。該州依托“貴州第一採、黔茶第一春”的品牌優勢,以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爲契機,不斷提升茶產業品質,加快全產業鏈建設,擦亮特色品牌,“普安紅”“晴隆綠”、望謨紫茶、貞豐娘娘茶、白葉一號等茶葉品牌聲名鵲起。

普安紅茶,在古、早的基礎上,制作出的茶內含物豐富,芳香物質、遊離氨基酸含量較高,香氣濃鬱、滋味鮮爽,且冬春茶園病蟲害少,茶品質幹淨。烏牛早、龍井43號等特早生品種僅春茶一季,畝產茶青可達150斤,產值6000元以上,富民效果明顯。

2018年12月,普安紅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在2019年世界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上,普安紅系列之特級產品“曦”榮獲金獎,另有兩種產品獲銀獎;在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世界功夫茶大賽上,普安紅獲“五星金獎”;普安紅因此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的稱號。

綠是茶山的主色調,也是晴隆茶的主基調。與普安縣共用一條產茶山脈的晴隆縣,同樣是春季搶茶的重點區域。茶商們泡上一杯“晴隆綠”,徜徉山水間,品着“二十四道拐”文化,那一杯色澤勻整潤綠、香氣濃鬱持久、浸透着厚重歷史文化的綠茶,一品溢香,再品回甘,其味悠長。

“一紅一綠一紫”,是黔西南的茶葉品牌战略,其中也包括了較爲稀有的望謨紫茶。望謨紫茶生長在紅水河畔郊納鎮的高山上,根、莖、葉、芽、花、果、湯、茶皆紫,色澤獨特。經權威檢測,望謨紫茶富含各種對人體有好處的微量元素,其中花青素含量是一般綠茶的30至50倍,水浸物高達49.3%,各項理化指標均遠高於其它茶類,紫茶樹也被譽爲“植物中的熊貓”。全州目前僅望謨縣內有8萬多株古樹,最長生長年限約1700年。

貞豐群衆制作娘娘茶 唐波 攝

黔西南的特色好茶不僅與此,發源於貞豐縣的“貞豐娘娘茶”同樣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據《興義府志》記載,“貞豐娘娘茶”距今已有500年以上歷史。其中,坡柳娘娘茶採用傳統純手工工藝加工制作,成品茶因外型酷似毛筆頭,故名“文筆茶”“狀元筆茶”。過去由於主要由當地布依族姑娘親手採摘制作,並作爲姑娘的重要陪嫁禮而得名“娘娘茶”。如今,貞豐縣坡柳村一帶仍保留着用手捏制成筆頭狀“把把茶”的傳統。

進入新時代,純樸而感恩的黔西南人民,非常重視和喜愛一款茶—“白葉一號”感恩茶。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位農民黨員表示,將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普安則是其中的重要收捐地之一。此後,黃杜村還爲普安縣送來2000畝“白葉一號”茶苗,1500畝種植在屯上村、500畝種植在白沙鄉卡塘村。經過多年發展,普安縣的“白葉一號”茶苗已經拓展種植到1.3萬畝。因爲種植“白葉一號”,這些年當地發生了新變化:荒山變成茶山、山區變成景區、曾經的貧困群衆也早已成爲茶農,並實現穩定增收,因此群衆稱“白葉一號”爲“感恩茶”。

此外,遍布黔西南州興義市、安龍縣、貞豐縣等地的白茶、黃金芽、綠茶等優質茶園,也正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四球古茶、古茶樹文化內涵和價值,講好茶故事、弘揚茶文化、拓展茶市場,黔西南的茶山越來越綠,踐行“兩山”理念的步伐越來越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唐波

編輯 彭芝莉

二審 宋潔

三審 陳俎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喀斯特勝景·茶之美】 茶山青翠 雲華芳菲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