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午,來華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开幕式的國際貴賓在歡迎宴會开始前,欣賞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一道清麗的、穿着宋制漢服的身影在現場展示南宋點茶技藝,吸引了來賓的注意。她叫範俊雯,宋代點茶非遺代表傳承人。
亞奧理事會代理主席辛格和夫人維尼塔、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欣賞範俊雯的南宋點茶演示(圖源:新華社)
範俊雯受訪者供圖
炙茶、碎茶、碾茶、羅茶、入盞、擊拂……點茶幾道大程序,整套流程十多分鐘,範俊雯已經再熟悉不過,展示开始之前,還是難免緊張,“更多的是興奮”。在歡迎宴會前,在非遺廳裏和她一起展示的非遺項目,還有西湖龍井、東陽木雕、王星記扇子、浙派古琴、杭州刺繡等等,給國際貴賓進行了一場全方位的感官盛宴。
三潭印月和竹報平安
說到杭州,不離南宋。沒有哪個時代能像宋朝那樣,對雅致的生活追求到極致。
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記載“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就點出了宋代人雅致生活的“四事”,而事實上在宋代,上至九五至尊,下至飲車販漿,無不飲茶。飲茶,在宋代不只是文人雅客的個人品位和生活態度,體現東方美學,也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可謂之全民皆茶。
範俊雯
爲了向國際貴賓展示中國的點茶之美,範俊雯沒有刪減其中的程序,用的茶粉也是杭州的“明前龍井”。
範俊雯告訴潮新聞記者,今年8月接到非遺辦的電話,希望她在歡迎宴會前展示南宋點茶。自那時起,她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一直在排練。點茶的圖案,要求和杭州相關,和亞運相關,最後範俊雯用了兩盞作品,一盞是“漏影春”的亞運會圖標與三潭印月結合的圖案,另一盞的圖案是竹子,寓意“竹報平安”。
茶不同,道相通
範俊雯和丈夫老金這些年一直經營着茶葉店鋪,這三年,他倆的店鋪在线上的銷售額一直不錯。範俊雯也一直忙着學科研究的事務,也從沒有放下分享、傳播茶文化的工作,培訓茶藝師,主辦、協辦各類茶事。
範俊雯是個地地道道的杭州姑娘,2005年考取浙江樹人大學茶文化專業,這是浙江省第一個茶文化專業。範俊雯班上的同學,算上她,一共28人,8個男生,20個女生,那時茶文化在很多人眼裏,並不算一個正經學科,即便在後來範俊雯留校任教多年期間,依舊會有很多家長不理解:“花那么多錢上大學,學出來是給人端茶送水嗎?”每每這時,範俊雯就要耐心解釋茶文化專業學的是什么。
上學的幾年時間裏,班上的同學幾乎沒有轉專業的,同學們畢業後不是去了茶科所,就是去了高端茶企,就業率一直排在學校的前五名。
因爲範俊雯在校成績很優秀,她獲得了赴韓國交流學習的機會。讓範俊雯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當時住在民宿裏,有各個國家的人,有語言上的障礙,但是只要泡一杯茶,聞到茶香的人就會坐下來”,她說:“這種感覺很奇妙。”原本陌生的幾個人,因爲一杯熱茶而熟絡起來。大家所飲的茶不同,但道相通,她找到了遠赴他國交流的意義。
當代“趙盼兒”
範俊雯和她的老師們,從十多年前开始,翻閱各種古籍善本考證。範俊雯說,能被導師推薦到研究組裏,是因爲她曾經去韓國和日本交流,有利旁證,她則負責還原整個技法。
點茶文化最出名的文獻便是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和蔡襄的《茶錄》,但文史研究中“孤證不取”,所以每一步、每一個器物,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考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很多時候會推翻之前的所有工作,推倒重來。近些年不斷有新的考古文獻出土,也會再次更新範俊雯他們的工作。
2014年,“點茶”申請杭州市非遺成功,範俊雯作爲最年輕的傳承人之一,獲得了前輩專家的一致認可。所以後來範俊雯將“點茶”搬上短視頻和直播,將很多非遺茶工藝搬到线上,爲茶文化發聲,“他們都很支持我,說‘要的、要的’,足見老一輩對年輕人的關愛。”
爲了貼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她會在點茶中加入果汁、奶茶,“只要保留最精髓的部分,就不至斷代,”範俊雯認爲,這既是傳承,也算致敬。不過只要與傳統文化相關,總會有一部分考據的“還原黨”,也會有“創新黨”,一面是形制上的完整,一面是生活中的習慣,茶文化亦是如此。就算是宋徽宗趙佶本人,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集大成,也是在宋代之後,茶事才從宮廷茶宴、文人茶宴逐漸走向平民百姓的日常。
不論如何,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碰撞裏,才得以更加璀璨,也是趙佶所感嘆的“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吧。
一方小茶席,有能讓人安靜的氛圍和魔力,看着範俊雯似慢不慢的動作也頗爲享受,她說:“亞運會是一場運動盛會,也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會,希望這次的展示能讓貴賓感受到點茶之美,中國的非遺之美。”
“轉載請注明出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素瓷雪色縹沫香 這個杭州姑娘在亞運歡迎宴會上展示南宋點茶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