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讓人時空恍惚,
在茶裏仿佛能聽到駝鈴聲聲,
能看到資江的舟楫往來,
又仿佛能聞到草原濃鬱的茶香。
安化黑茶,
在萬裏行銷中興起,
在如今,又重新开出“金花”來。
越過大山
尋找安化黑茶最初的樣子
我們是在一陣小雨中進入芙蓉山的,從縣城出發,18公裏到仙溪鎮,進山還有18公裏。
盤旋的山路在一片雲霧的籠罩中,路邊是水持之以恆切割出來的深澗,對面竹林搖曳,能聽到瀑布奔湧的聲音,卻看不到。同行的安化縣委宣傳部的小譚說,如果天氣好,這裏風景非常漂亮,她甚至在山頂拍到過“五彩祥雲”。
△山城春色圖/李麗
“我們當地人說這裏的地形是個碗,我們站的地方就是碗底。”站在芙蓉村村部,年輕的制茶師潘海闊很快把關於芙蓉的浪漫想象打破了。
碗的比喻比芙蓉花形象,芙蓉村在72座大大小小山峰環繞中,仰望四周,很難生出處於芙蓉花心的浪漫,更多的是被困碗中的閉塞感。在更長的時間裏,這裏的人們一心想着翻過山的那邊去。而外面的人,因爲此山的茶,不斷進入這裏。潘海闊從外面回到家鄉,他的初衷就是帶着村裏人,翻過那些大山去。
△正是採茶好時節。圖/戴愛玲
潘海闊的茶園在荊竹園組,他家的老木屋比他年紀大多了,獨棟矗立在山邊,門前一棵碩大的銀杏,總讓人憧憬着秋天,老屋在雲霧裏像處仙境,屋前屋後都是茶園。
潘海闊是個“85後”,是我見過最年輕的制茶師。潘海闊帶我們參觀他的茶廠,茶廠正在制作黑毛茶,他在各個環節查看,打开渥堆的茶葉,他自言自語似的說:“彭先澤的書裏記載,上好的黑毛茶,湯色是棗紅色的,但是總難做出那種湯色來。”還原出安化黑茶最初的樣子,是潘海闊的執着。年輕的制茶師潘海闊,總像在歷史裏摸索,想要通過茶找尋與先人的某種呼應。芙蓉山的古老歌謠、故宮藏品芙蓉天尖、彭先澤關於茶葉的著作……他都悉心搜集,他總覺得有一天,會跟歷史相遇。
屋後就是潘海闊家的茶園,一片細雨中顯得格外靜謐,我和潘海闊一前一後走在茶園的小徑上。安化群體種,就像人種一樣,一個茶園裏有很多不一樣的種群。潘海闊摘下幾片大小各異的茶葉,不止一次這樣向別人解釋關於群體茶的定義,群體茶味道層次更加多樣,群體茶構成了芙蓉山茶的層次感,高海拔則成就了芙蓉山茶獨有的甜味。
△神灣美。圖/方署明
如果趕上採茶季,從田莊鄉進入高馬二溪的鄉村公路總會出現擁堵,4、5月採茶季節,採茶人往來不絕,兩個月時間裏,這條路每天需要交警執勤。
“現在這個村子誰家沒有車,在城裏沒有房子?”諶貴祥是高甲溪茶業公司的老總,他的新茶廠就在村口,茶廠佔地數千平方米,完全實現了機械化,在疫情來襲時,依舊決定擴建茶廠,足見諶貴祥的魄力。諶貴祥在年輕時往新疆販過茶葉,往湖北倒騰過商品,在廣東擺過燒烤攤,开過家具城……是村裏第一個萬元戶。他總記得十幾年前的那個月夜,村裏的一群年輕人在操場上商議着做茶,創立了村裏第一個品牌——“高馬二溪”。如今的高馬二溪村成了有名的億元村,村中400多戶人,在銀行的存款超過1億元。
億元村沒有想象中的豪華,別墅都難得一見,村民的房子就是茶廠。5月底,家家戶戶都在趕制今年的最後一波茶葉。
“我給你們喝點最好的茶葉。”諶貴祥神祕地打开一個小包裝將裏面的茶泡了,得意地給客人們倒上,茶湯厚,很濃的樟香味,這是他2008年做的花卷,“60兩,別人喝了這個就不再想喝其他茶了,一般不會拿出來,舍不得賣。”
△茶人茶事茶生活。圖/周德淑
高馬二溪的茶品質名聲在外,除了冰磧巖和海拔,更爲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林中茶的生態環境。高馬二溪少見面積廣大的成片茶園,以至於我們行走在山間,對萬畝茶園表示懷疑。諶貴祥把我們帶到山頂,才發現更多的小塊茶園處於樹林之間。
林中茶可以通過林蔭來調節日照,上午和下午均可以通過太陽斜射形成天然的樹蔭給茶樹營造較好的陰涼環境;杉樹、松樹、香樟或其他雜樹所散發的各種天然香味會被茶葉自然吸收,茶葉的清香更綿長而濃鬱;香樟等特殊林木散發的氣味具有很好的殺菌殺蟲作用,這也是直接導致高山茶病蟲害少、無須治蟲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高馬二溪的茶葉最大特點是葉片肥厚、耐泡,四五泡之後,茶湯依舊很厚。
諶貴祥有一塊嘉慶年間的木制“茶印”,這塊印版最大的功用便是用以證明這是高馬二溪所產所制黑毛茶,杜絕僞造,真品唯此一家。茶商們交完定金,拉走做好的黑毛茶,爲了防止挑夫造假,於是加蓋茶印。然後,外地茶商拿着樣茶先下山,到黃沙坪等着這批茶到,再次檢驗是否調包。
△山水小城。圖/胡曉斌
有人說,雲台山不是山,是高原。
沿着盤山公路一路向上,首先經過片片竹林,然後是油茶園,等山頂的雲霧散开,一片齊整的茶園就展現出來,大塊的石頭與茶樹相互錯落着。在這裏我們見到了成片的雲台大葉種,還有進一步培育的櫧葉齊。茶農在採摘今年的最後一波茶葉,茶農拿出一片成熟的雲台大葉葉片,有成人巴掌大小。
櫧葉齊更能抵擋惡劣天氣和病蟲害,發芽率更高,持嫩程度更高,也在安化廣泛種植,煙溪大部分茶園多種植櫧葉齊。
△天下黑茶,安化華萊
雲台山,可以算作湖南茶葉的一個試驗場。
我們在馬路鎮八角茶廠見到了龔壽松,他曾經參與過雲台大葉種的培育工作。老人今年82歲,像他的名字一樣,精神矍鑠。龔壽松13歲就跟隨父母上山採茶,17歲進入公社的紅碎茶廠工作。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湖南農業廳組織茶葉專家到安化調查茶樹品種,龔壽松熟悉當地情況,發現了雲台山大葉種,开始承擔單株繁育扦插等工作。1982年,龔壽松離开紅碎茶廠,承包了村裏的土地,移栽扦插雲台大葉,成爲雲台大葉茶品培訓推廣的創始人。
2000年,花甲之年的龔壽松創立八角茶廠。六十年的堅守,老人等來了安化茶葉的又一個春天。老人爲我們泡一壺今年的新茶,茶氣強勁入鼻,相比於芙蓉山茶的甜和高馬二溪茶的綿長,顯得深沉濃烈,就像眼前這個執着的老人。
△正在崛起的黑茶特色小鎮。圖/周德淑
“千兩茶也叫花卷,也有稱作‘三花’,一是花格篾簍,二是原料用花白梗料,三我認爲是篾片在茶體勒出來的花紋。”李勝夫泡着茶,娓娓道來,頗有古風,總讓人想起百年前資江邊的茶商。
190多年前,他的祖輩們在黃沙坪創立永泰福茶號,李勝夫是永泰福茶號的第七代傳人,而永泰福,是黃沙坪52家茶號中唯一傳承下來的老茶號。
李勝夫從15歲开始學做茶,他的第一個師傅是民國時期永泰福的老茶師張漢雲,“我是恭恭敬敬跪在地上拜的師”。從此就進入了茶行業,輾轉於各國營茶廠。直到1993年,國營茶廠不景氣,李勝夫回到家鄉接手了父親舉步維艱的黃沙坪茶行。
1999年,李勝夫決定重新恢復永泰福茶號,成爲第一家恢復千兩茶生產的私營茶廠。李勝夫恢復千兩茶並不順利,彼時踩制千兩茶的茶工已經出現斷層。而踩制千兩茶,從地牯牛埋樁、七星竈壘造、蒸茶木甑處理到花格篾簍編織,每一處都有講究。“那時候已經很少人知道做千兩茶的篾簍了。”李勝夫的第一批茶,因爲篾簍的主篾裝反,不受力,以至於踩制過程中需反復加水,造成燒芯(漚壞)。永泰福茶號的技師曾又明,幹過篾匠,2003年,他把千兩茶拿回家研究了三天,找出了問題所在,才算真正走上千兩茶生產的正軌。
2008年,古老的千兩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李勝夫成爲千兩茶制作技藝的傳承人。
“一定要回歸傳統。”採訪的最後,李勝夫再一次強調他對於安化黑茶的擔憂,在這位老茶人看來,尊重和回歸傳統,是安化黑茶長久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保證。
△玉溪暮色。圖/方署明
相比於霸氣的千兩茶,西北的人們似乎更鐘愛於茯磚,和茯磚特有的“金花”,草原的人們,放牧時,包裏總裝着一塊茯磚。
茯磚最大的特點,是茶裏淺黃的“金花”。“金花”是一種微生物,想要通過人工實現,卻不是一件易事。原料處理、汽蒸渥堆、壓制成型,茯磚茶的加工工藝,黑磚、花磚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道發花幹燥的工序,發花幹燥也是茯磚工藝的關鍵所在。
我們在白沙溪茶廠博物館,看到的烘房樣本間,是茯磚發花的場所。烘房在各個茶廠都是“禁地”,通過控制烘房的溫度、溼度來促進茯磚發花。也並不是所有的茶磚經過烘房發花,就能滋長出“金花”來,茯磚的緊實度、含梗量也直接影響到發花。相比於黑磚、花磚,茯磚含梗量更高,必須有一定的茶梗,緊實度更小,便於微生物的繁殖活動。“發花”是每個茶廠的機密,發花時間根據氣候和季節甚至茶葉本身而異,一般28天左右,時間、溫度、溼度的把控,體現着一個制茶人的功夫。
△黑茶大劇院。圖/周德淑
“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質好”,金花,直接體現茯磚的品質。金花,究竟是什么呢?
金花是一種微生物,1990年,被命名爲冠突散囊菌。湖南農業大學著名茶學教授劉仲華等已在分子水平上,證明了茯磚茶中的金花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體,長期飲用能起到調理腸道、降血脂等作用。甚至有不少學者,將諾貝爾獎的希望寄托在冠突散囊菌上。
與疾呼回歸傳統的李勝夫不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茯磚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劉杏益一直走在茯磚創新的路上。劉杏益算科班出身,湖南農學院(湖南農業大學的前身)畢業後被分配到益陽茶廠技術生產科,他常常自嘲,大學沒有改變他“泥腿子”的命運。
劉杏益通過深入研發與探索,解決了茯磚茶只能在伏天生產、沒有茶梗不能發花的難題,突破了以一芽二葉爲原材料的茯茶發花的多重技術瓶頸,安化的茯磚茶已經扭轉了過去人們對安化黑茶原料粗老、品質低廉的印象。
切一小塊滿是金花的茯磚,泡开,湯色如琥珀,葉底一股糯香依稀可聞,滋味醇和。
來源:湖湘地理
作者:唐兵兵
編輯:岳敬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湖湘地理之神韻安化丨茶裏茶氣,非它莫屬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