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講好廣東茶故事,專家大咖建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講好廣東茶故事,專家大咖建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by admin - 2023-11-02 50 Views

10月31日,第十屆嶺南茶文化論壇在廣東省廣州市文化館召开,本次研討會主題爲“‘兩個結合’下的嶺南茶文化研究與傳播”,特別邀請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王兆林、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永昊、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鄭惠典等領導出席。廣東省茶葉管理部門領導、從事嶺南茶文化研究的學者及科研人員及廣東茶葉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

在會上,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長林楚生、廣州市文化館黨支部書記牟遼川分別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包靜通過視頻致辭。

據了解,本屆嶺南茶文化論壇旨在推動廣東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自8月23日啓動以來,歷時1個半月,共收到會議論文32篇,經過形式審查、論文查重、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評選出入選會議論文20篇。

論壇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指導,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廣州市文化館主辦,並得到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大力支持。

文化與科技賦能茶產業

去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茶文化再次爲世界矚目。對於如何把這一非遺成果轉化爲茶產業發展的動力,專家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劉建峰以“科技與文化賦能茶產業發展探討”爲主題展开演講。他回顧了廣東茶產業的發展歷程,提出要充分利用廣東地理環境優勢,創新發展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產品,讓一個茶樹品種發展出一個地方特色產品,使茶產業成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他總結目前茶產業存在的問題,包括科技融合發展創新不足,沒有機械化、標准化支撐,成本高,品控差,品牌意識和保護力度遠遠不夠,同時農業數據統計仍有優化空間。

對此,劉建峰建議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管理能力,建立縣級茶葉產業鏈“鏈長制”,充分用好推動和管理兩只手,發揮茶文化優勢講好廣東茶故事,數字化賦能茶產業,全面促進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展开全文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正高級經濟師馬力發表《文化爲魂,夯實嶺南茶產業“走出去”基礎》主題演講,提出要堅持以文化爲載體,夯實嶺南茶產業“走出去”基礎,堅持打文化牌、健康牌,用中國茶文化去影響國外消費者。針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對生活方式和行爲的審美差異,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實行本土化營銷,“講外國人聽得懂、能理解、可接納的中國茶文化、茶故事,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才能讓嶺南茶產業走出去。”馬力說。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旭烽、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理事鄭新波、廣州荔枝紅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馬中華分別就嶺南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茶文化與健康管理、廣府茶文化的理論與創新進行了重點發言。

努力讓外國人再次愛上中國茶

中國茶葉對外貿易歷史悠久,然而,如今世界茶葉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中國茶對外出口也面臨諸多威脅。針對廣東省茶葉出口目前正經歷“低谷”的形勢,專家們紛紛“把脈”獻策。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原副廳長、一級巡視員鄭惠典提出,目前,對於廣東省茶葉產業的政府投入仍舊不夠,地方分管領導的重視程度不足,要加強茶葉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國內外的品牌知名度。“例如充分了解饒平鳳凰茶、高鶴紅茶等僑銷茶的海外認知與消費習慣,有針對性地打造相應產品。積極推動茶旅融合,學習浙江安吉的發展經驗,統籌規劃好產業布局。”鄭惠典說。

“嶺南茶文化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堅持改革創新,這是促使嶺南茶文化研究、促進茶產業適應國家經濟發展與實踐的根本動力。”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王兆林強調,絲綢和茶葉是歷史上的主要貿易品,但目前廣東省茶葉出口的形勢較爲嚴峻,要進行深入反思與總結,努力挖掘好中國茶文化,讓外國人再次愛上中國茶。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永昊作會議總結發言。茶產業是富民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嶺南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表示,本次論壇的舉辦對促進嶺南茶文化研究意義重大,建議未來可以進一步完善廣東茶文化史研究,共同編纂《中國茶文化通史》。

文|記者 周欣怡 通訊員 陳浩

圖|主辦方提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曉楠

校對 | 謝志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講好廣東茶故事,專家大咖建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