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酒者,常有從衆心理,極易疏忽一些色香味俱佳之美酒。
黃酒以品質論乾坤,亦有“風雅頌”之別,擇取又重在民風。上海和蘇浙兩省多酒之重鎮,大至省市,小到縣鎮,往往還有使人“沉醉不知歸路”的非知名品牌。而愛酒者,常有從衆心理,極易疏忽這些色香味俱佳之酒。
我去湖州旅遊,看到當地特產中有款六年陳的黃酒,酒色較淡,一瓶僅10元,买回一箱,讓好酒之友品嘗。打开後,香氣氤氳,口感相當醇厚。後來才知,這款酒接續“足料足時”的傳統,才有如此性價比。這讓我想起前些年多次相遇的海鹽沈蕩黃酒,它的八年足陳小紅壇,深得文友喜歡。
酒之美譽歷來與文人關系密切。清代袁枚高度評價的金華酒,曾被譽爲“晉字金華酒,圍棋左傳文”四絕之一,雖當年的風光不再,如今碩果僅存的壽生酒,在當地超市仍可买到。那年,我在那兒买回的一甏一瓶,由於保管不當,竟都遭遇不測,甏瓶破碎,緊急置入幾個空闲的料酒瓶,其中一瓶送給一位資深文友。誰知,誤以爲高端料酒,被擱置一邊,直到我加以說明,他將信將疑地嘗了一口,連聲說“好酒”。此酒色金黃、酒香撲鼻,口感極佳,後勁十足。
實際上,蘇浙一帶沿襲傳統,到處都有自產黃酒,好酒恐怕掛一漏萬。但也有不盡如人意的。以我一孔之見,在嘉興买得的平湖禾城老酒,或許是加了大棗、枸杞等緣故,酒味淡了不少,說是十年陳老酒,未免有點言過其實。與之相比,蘇州的同裏紅,雖在超市可見,屬大路貨,倒是比較醇厚的。同裏紅品種較多,高端酒偏向紅色,有“真珠紅”之譽,這可追溯到宋朝時,使用紅曲釀造黃酒,贏得了“五侯池沼卷東風,釀作真珠滴小紅”一說。此說極具誘惑力。
不過,詩情畫意同實際生活所見所得相比,我更鐘情後者。了解到溫州附近農村有自釀紅色黃酒習俗,幾年前,我驅車500多公裏,特地前往溫州泰順,寄住一戶畲族民宿。臨走前的晚上,我問男主人附近是否有自釀的紅色黃酒,他二話不說,把我領到廚房一角,掀开一巨大酒缸蓋子(我原以爲是水缸),讓我俯身聞香。可惜,這缸酒是新釀的,酒香溢出尚待時日。正遺憾時,店主對我說:“我有前兩年釀的紅色黃酒,送兩瓶給你。”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喜出望外,趕忙連聲道謝。
泰順覓得佳釀,離开前才發現,給店主的酒錢又回到了我的房間裏。三四年過去了,直到今天,我仍有酒香處“常記溪亭日暮”之感。(馮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馮強:覓酒拾遺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