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國產啤酒承載着無數人夏夜暢飲、燒烤佐餐的美好記憶。然而,時至今日,許多消費者卻發出無奈的感慨:“喝的不是啤酒,是‘啤水’。”這一戲謔之詞,猶如一把尖銳的刀,無情地扯下了國產啤酒業多年來掩蓋在繁榮表象下的品質隱憂。那么,面對市場質疑與消費者口感需求的升級,國產啤酒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回溯過往,二十多年前的國產啤酒尚能帶給人們爽口怡人的飲用體驗,即便豪飲數瓶,亦鮮有不適。而今,不少消費者卻發現,相同的飲酒量卻常常引發嘔吐反應,不禁疑惑:究竟是酒量退步,還是啤酒變了?
揭开謎底,答案直指生產工藝與原料配方的悄然變遷。國產啤酒市場中,工業淡啤佔據主導地位,以其低廉的價格、清爽的口感迎合大衆市場。然而,爲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一些廠商過度依賴大米、玉米等澱粉類輔料,大幅削減麥芽和啤酒花的使用比例。這種“麥芽不夠,大米來湊”的策略,使得原本應以麥芽爲主導的啤酒風味日益淡化,淪爲“啤水”般的存在。
更爲堪憂的是,國產啤酒中大米等輔料的使用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甚至在某些產品中佔據主導地位,嚴重偏離了啤酒應有的釀造原則。以某啤酒爲例,其生產成本中大米佔比從2.9%猛增至8.1%,麥芽的地位被嚴重削弱。這種現象在衆多國產啤酒廠商中普遍存在,導致國產工業淡啤原麥汁濃度普遍偏低(8P-10P),發酵副產物減少,啤酒風味大打折扣。
在國產啤酒的成本結構中,包裝材料佔比最高(約30%),其次是銷售、分銷成本及其他費用(各佔20%),制造、能源和人工成本約佔16%,而真正決定啤酒品質的原料成本(包括水、麥芽、啤酒花等)僅佔14%。這一失衡的成本分配,揭示了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對原料選擇與比例調整的過度依賴,犧牲了啤酒的內在品質。
隨着精釀啤酒市場的蓬勃發展,國產啤酒面臨的挑战愈發嚴峻。精釀啤酒遵循傳統的釀造工藝,嚴選優質麥芽、啤酒花與純淨水源,杜絕過度添加輔料,確保每一滴酒液都蕴含豐富的麥香、酒花香與獨特的個性風味。無論是遵循德國“純釀法”的嚴謹之作,還是比利時風格的創新嘗試,乃至本土新興的手工精釀品牌,都在國內市場贏得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
對比之下,口感單一、風味淡薄的國產工業淡啤愈發顯得力不從心。消費者的味蕾在精釀啤酒的洗禮下得以喚醒,對啤酒品質的追求不再滿足於過去的“將就”,而是期待層次豐富、口感醇厚的佳釀。這種消費觀念的轉變,無疑爲國產啤酒敲響了警鐘。
面對“啤水”標籤與市場困境,國產啤酒要想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不妨試試以下兩招!
1. 麥香回歸,原料講究。回歸初心,讓啤酒回歸麥芽主導的醇香世界。適當增加麥芽用量,控制好輔料比例,確保每一口都能嘗到實實在在的麥香和醇厚口感。挑些好原料,別讓它們在成本表裏總是墊底,讓消費者真切感受到錢花在了“刀刃”上。
2. 多樣化產品,滿足各路“酒仙”。既要穩住那些喜歡經典工業淡啤的“老朋友”,也要抓住追求品質生活的“新粉絲”。推出原麥汁濃度更高、口感更豐富的啤酒,讓大家按喜好各取所需。學學精釀啤酒的“十八般武藝”,搞點地方特色、季節限定款,讓人一眼認出咱們的獨特魅力。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這兒,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若您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簡和您一起探討!人生是一場荒蕪孤獨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照顧好自己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產啤酒淪爲“啤水”!被扯下了多年的遮羞布,它的出路究竟在哪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