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人生百年需快意 暫憑杯酒長精神

人生百年需快意 暫憑杯酒長精神

by admin - 2023-05-08 71 Views

近日,不知不覺養成了“午餐一杯酒”的習慣,盡管半兩不算多,但對一個平日不尚酒也不善酒的人來說,心中還是充滿了好奇的,也隱約生出幾分成癮的憂慮,順理成章地觸發了自己探討酒的興趣。

仔細想來,酒確乎是個神奇且古怪的精靈,在水的柔弱外形之下,蕴藏着火一樣剛烈的品格。古往今來,世上流傳着許多有關酒的故事,總是那么別具一格,有時甚至驚心動魄。

商紂王曾因以“酒池肉林”爲標志的奢靡生活與荒唐暴政,導致了朝代的最終滅亡;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爲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曾以酒作爲鼓勵國民生兒育女的特殊獎品;秦穆公爲犒賞將士討伐晉國,把僅有的一盅酒醪投入河中讓大家共飲,成就了“簞醪勞師”的美譽;魯恭公因爲酒禮太薄,惹怒了楚宣王,既誘發了楚國聯齊攻魯,且給梁惠王借機伐趙提供了良機,趙國的邯鄲莫名其妙地成爲因酒而起的意外犧牲品;劉邦借酒醉劍斬擋路白蛇,從此有了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民間傳說,讓他找到了开國稱帝的“天意”;鴻門宴上,在美酒佳餚的背後殺機四伏,由此揭开了楚漢爭霸的序幕;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說到要害處嚇得劉備丟了手中的筷子,只好巧借驚雷掩飾住內心的緊張與慌亂;關羽溫酒斬華雄,奠定了他作爲武聖的最初地位;卓文君當壚沽酒,成就了一段充滿勇氣的愛情佳話;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得政權之後,假借酒宴之名,導演了一出兵不血刃、杯酒釋兵權的驚天大戲;竹林七賢縱酒酣歌,演化爲晉之後歷代不同政見者在動蕩年代以酒避禍的祕籍;王羲之醉酒書寫《蘭亭序》、張旭酒後狂草驚鬼神,十分清晰地昭示出酒與文化悠久的歷史淵源;陶淵明开啓了文人墨客詩酒不分家的先河,醉酒吟出的《飲酒二十首》,詩中有酒、酒中有詩,直接成爲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歐陽修、蘇軾等後人以酒來激發詩興的榜樣。尤其是杜工部一首:“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更讓李太白留下千古酒仙的美名。此外,還有像古希臘關於酒神的神話傳說,中國以清賢濁聖、青州從事、平原督郵之類作爲酒之代稱的典故,以及丘吉爾、海明威、瑪麗蓮·夢露、古龍等各領域的名人,用那種“不喝酒,我會一無所有”的嗜酒如命的精神狀態,突出渲染出酒的特殊價值與作用。無怪乎酒仙李白高歌一曲:“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酒仙圖》 齊白石繪

自從杜康,抑或是儀狄,發明且釀造出酒來之後,這個聚五谷之精髓、集天地之靈性、汲日月之精華的精靈,再也沒有離开過人類生活。盡管因食物匱乏和因酒誤事之故,不少朝代曾制定過嚴厲的禁酒令,但這杯中之物從來也沒在人們身邊消失過。

這兩年炒得最熱鬧的是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飲酒有害論”。該刊2021年發布的一項報告中指出:“但凡是酒精,喝下去後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強調“沒有安全的飲酒量,想要保證身體健康,必須做到滴酒不沾”。報告發表後,立刻引起軒然大波。養生界高度肯定,而釀酒業則大加抗議。盡管如此,絲毫也沒影響到鋪天蓋地的酒廣告和酒徒們興高採烈地狂飲不休。更有戲劇性的是,同是這家刊物,卻在隔年再次發表了另一則研究論文,根據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健康數據,全球疾病負擔的大數據分析顯示,15歲至39歲飲酒有害,而40歲之後,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適當喝酒卻有助於降低患心腦血管、中風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前後兩次截然不同的結論,更讓酒友們抓到了把柄。其實,爭議這些並沒多大意思,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比如,凡藥皆毒,治病即爲良藥;武器主兇,用於保家衛國即是堅強後盾;水乃生命之源,暴雨成災,就變成了洪水猛獸。酒也同樣,科學家不可能動用大量人群做嚴格而又精確的有關酒類利弊的科學試驗,數據分析只能是大概率測算,難以精准適用於每一個生命個體。幾千年延續下來的生活習慣顯示,酒已成爲某些人生命中的必需品,強制性幹預肯定難以解決問題。小酌貽情,大醉傷身,關鍵在於每人的自我控制與把握。正如宋人邵雍所言:“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唯喜飲之和。飲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痾;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其“和”,無非就是適度。

展开全文

拋开少數具有酒精嚴重依賴的病患而言,酒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確有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酒,小可獨酌,大則群飲,獨酌可以解憂卸壓,讓自我狂歡,所謂“自歌自舞自开懷,無拘無束無礙”;群飲可以推杯換盞,以狂歡消解一群人的孤單,所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酒酣胸膽尚开張,鬢微霜,又何妨”!酒能聯誼成事,大到國賓招待,小到親朋聚會,總免不了舉杯相見;籤約要碰杯見證,事功要把酒祝賀,婚喪嫁娶都要擺上酒席,以盡主人的好客之道,“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人們心情暢快時要以酒暢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事業受阻時也會借酒澆愁,“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豈管它“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天涯海角以酒遙寄相思之苦,“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久別重逢要用酒接風洗塵,“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婚嫁添丁要擺酒道喜,“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生離死別要以酒致意,“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無論是思鄉懷人,還是感慨人生;無論是憂國憂民,還是慷慨悲歌;無論是感物傷懷,還是情寄未來,酒或許都是不可缺席的傳情媒介。

常言道:無酒不成局。酒桌或許是世上最小的交際所,無意中見證了人世間多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花看半开,酒飲微醺”,一旦酒酣耳熱,微醺之妙,可以讓人衝破一切世俗羈絆和思想藩籬,把真正的自我還給自己,連平時神情木訥、沉默寡言者也能夠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展露諸多生命本真。至於說到一些人逢酒即醉或酒後失態,那肯定是失意、鬱悶、憂傷、忘情及悲憤所致,要么是感傷的烈度高過酒精,要么是生活的窘迫窄於酒杯,總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心境使其然也。如若知曉“愁腸已斷無由醉”的道理,酒精絕對麻醉不了意志堅毅者強大的神經。

人生不過百,常懷千歲憂。既然陶淵明先生無限感慨:“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人們又何必總是那么汲汲名利、怨天尤人、謹小慎微、憂讒畏譏,倒不妨丟棄包袱、卸下面具,找回本真、快意人生,不時來點“酌酒以自寬”、“詩酒趁年華”的小情調,仿效唐人劉禹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生命如是,豈不快哉!

(原標題:暫憑杯酒長精神)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雲德

流程編輯:u028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人生百年需快意 暫憑杯酒長精神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