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日光或人造光源的照射,使採摘下來的鮮葉適度萎凋,符合後續做青工序的要求,這個過程稱爲曬青,也稱萎凋。
曬青目的:
曬青是在光能的作用下,使茶青中一部分水分和青草氣散發,促使鮮葉細胞汁濃度增大,增強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進茶青內含物及香氣的變化,爲後續做青的發酵過程創造條件。這是鳳凰單叢優異品質形成的第一個環節。
曬青會使鮮葉適度萎凋,有助於增進單叢茶的色、香、味。曬青過程中的物質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使部分酯類兒茶素水解轉化,茶多酚含量適當減少,降低茶湯苦澀味,增進醇和爽口。
促進香氣物質的形成和轉化,使芳香物質有大幅增加。
多糖和果膠在酶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水解,有助於增進茶湯的濃度和滋味的甜醇度。
葉綠素含量減少,單叢茶葉的色澤呈現烏褐、烏褐勻潤或黃褐等。
曬青方法:
1.竹篩曬青
竹篩曬青是最傳統的曬青方法,多用於高山、中山區域或採摘量不多的鮮葉。這些地域的單叢茶樹生長緩慢,植株生產量少,沿用單株採摘、單株制作的傳統曬青方法,有利於精工細制臻品單叢。
竹篩曬青使用的工具有二:一是用竹篾編織成的竹篩,俗稱“水篩”,直徑約120釐米,邊高4釐米,篩孔直徑0.66釐米,用於攤放鮮葉。每篩攤放鮮葉0.5~1.0千克,攤放厚度越薄越好。二是曬青架,架高80~90釐米,寬約80釐米,用於置放多層水篩。曬青架應置於廠房外陽光充足處,讓下午的漫射光照射架中水篩裏薄攤的鮮葉;曬青過程不宜翻動。
2.地板鋪網曬青
在低山或採茶量大的時候,多在潔淨的地板上鋪遮陰網,然後在網上攤放鮮葉進行曬青。
攤葉厚度3~4釐米,曬青過程要上下輕翻2~3次,使上下層的攤放葉曬青一致、失水率均勻,以利後續制作。
3.人造光源曬青技術(R OR A-1200型高色溫強紫外线曬青)
人造光源曬青技術是科技創新、閃亮鳳凰的又一新舉,對鳳凰茶產業乃至全國茶區有着革命性的促進作用。鳳凰茶區從2013年起研制使用R OR A-1200型高色溫強紫外线燈具曬青技術,徹底解決了陰雨天氣曬青受困的老大難問題,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穩定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人造光源曬青以春季每天15:30至16:30的太陽光爲參照對象,採集研究該時段陽光的光譜、色溫和紫外线含量, 开發了R OR A-1200型高色溫強紫外线燈具,其光线投射均勻,有效光斑熱量達到33~36℃,光譜適宜烏龍茶曬青要求。
人造光源曬青效益顯著。春茶採摘期集中在清明、谷雨季節,鳳凰山區時雨時晴,陰雨綿綿,給春茶採制帶來嚴重困阻。過去,高山茶園常因雨天推遲採摘導致新梢芽葉老化,按照茶農估算,因放棄採摘造成的春季產量損失約30%,同時,因雨天不能正常曬青,加工後的成茶品質也不盡如人意,售價大幅下降。天氣因素嚴重制約了單叢茶產量與質量的提升。
以鳳凰鎮烏崇村爲例,正常天氣採摘的鮮葉經過曬青工序加工後,每千克成茶的批發價超過1600元,甚至突破萬元;而遇雨天沒有經過曬青環節的成茶每千克批發價僅爲600元左右。2013年春茶採摘期間,烏崇名叢“兄弟茶”有部分是晴天採制的,成茶每千克批發價達到16000元,一銷而空;而有小部分雨天採制的成茶,每千克批發價750元,卻無人問津。
傳統的陽光曬青在16:00左右就要歇工,因爲17:00後沒有陽光曬青。應用人造光源曬青技術後,可充分利用下午採茶的最佳時段,延長工作時間。此時新梢露水消退,鮮葉質量有利制作優質單叢。同時,該技術優化了後續做青、殺青的人力與時間組合,提高了單叢採制全程工作效率,可確保“春季高峰不棄採,陰雨一樣制好茶”,產量與質量同時得到保障。
2013年7月8日,強台風“西馬侖”在福建漳浦縣登陸。此時,人造光源技術傳授至福建漳浦鄰區雲霄縣的烏山鳳頂生態茶園進行採制試驗。暴風雨中採摘的是“白雞冠”,採用人造光源曬青技術加工後,“白雞冠”成茶條索緊結,湯色橙黃明亮,滋味清甜醇厚。此技術同樣在其他茶區推廣應用,徹底顛覆了“雨天不能採摘”“雨天加工不出好茶”的定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鳳凰單叢茶葉的3種曬青方式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2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