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安吉非遺文化亮相居庸關長城,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炒茶“絕活”

安吉非遺文化亮相居庸關長城,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炒茶“絕活”

by admin - 2023-06-03 73 Views

6月2日晚,北京居庸關長城上,來自竹鄉安吉的非遺文化在這裏與遊客們見面,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屬“安吉白茶手工炒茶制作技藝”。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展示了安吉白茶手工炒茶、泡茶技藝,遊客們紛紛駐足品茶。

記者從安吉縣了解到,“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縣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榜首,全年接待遊客272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93.3億元。

非遺傳承人陳達有演示安吉白茶手工炒茶制作技藝。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炒茶七道工序道道有講究

當晚,隨着夜幕降臨,來自安吉的竹燈通道在居庸關長城腳下亮起,城牆上燈光璀璨,遊客們拾級而上,飽覽夜長城之美。來自安吉的非遺傳承人在長城上向遊客們詳細地介紹了非遺文化,“安吉白茶手工炒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陳達有便是其中一位。

2022年11月29日,包括“安吉白茶手工制作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讓和陳達有一樣的炒茶人感到無比自豪。

陳達有年屆六旬,他從16歲起便跟着父親學習炒茶。活動當天,爲了更好地展示非遺文化,陳達有特意穿上唐裝。在他面前是一口專門用於炒茶的鑄鐵大鍋,鍋內盛放着已經炒制好的白茶,鍋旁邊的簸箕裏是攤放的白茶。盡管只是展示炒茶技藝,但濃鬱的茶香早已在空氣中飄散开來。

炒茶人憑借一雙手和一口鍋,便可炒制出香氣持久的茗茶。安吉白茶手工炒制分7道工序,分別是採摘、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收灰幹燥。每道工序都有嚴格要求,全憑炒茶人的手感和經驗。

陳達有告訴記者,以第一道工序“採摘”來說,必須採鮮茶。之後便是鮮茶攤放,“不能在室外風吹攤放,必須在室內自然攤放。攤放到什么程度呢?我們觀察茶葉稈,如果已經幹癟,但無法掰斷,這種程度就可以炒茶了。”他說,“殺青”相當於高溫殺菌,將鮮茶放入鍋中炒制。如果茶葉偏老,這道工序鍋內溫度需要在300攝氏度左右,如果茶葉偏嫩,鍋內溫度則在280攝氏度左右。

“這樣的溫度,茶葉放進鍋裏會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就像炒青菜一樣。炒青菜時,如果鍋裏沒有聲音,炒出來會不好喫。”“理條”則是炒茶人將茶葉搓成條狀,這也是安吉白茶與其他茗茶在炒制過程中的不同,後者是揉茶,形狀異於安吉白茶。

展开全文

千錘百煉手工炒出馳名中外茗茶

記者發現,陳達有的雙手十分粗糙,問其原因,他笑着解釋道:“炒茶講究‘茶不離手’,只要把手放進鍋裏,手上肯定得有茶葉,需要不斷地翻炒。時間一長就磨出老繭了。”陳達有向記者演示了炒茶過程,只見他用手將茶葉從鍋中翻起,輕捧在手中後在空中抖松,待茶葉全部落到鍋裏,再次重復之前的動作。記者了解到,手貼着鍋炒茶,看似簡單,其實手法復雜,有抖、擄、抓、扣、掀、壓、推、磨等手法。

常年炒茶,陳達有早已習慣了鍋內高溫,低則六七十攝氏度,高則上百攝氏度,他的手如同鐵砂掌一般,將一片片、一芽芽新茶炒制成馳名海外的安吉白茶。

遊客們正在欣賞茶藝。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小小茶葉讓茶農過上好日子

安吉白茶讓茶農和炒茶人嘗到了甜頭。記者從安吉縣了解到,安吉是“中國第一竹鄉”,是“安吉白茶”原產地域,更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縣。目前,安吉有縣級以上非遺200多項,以“竹”和“安吉白茶”爲元素的“非遺”項目佔據多數。去年,安吉縣地區生產總值582.4億元,財政總收入109.7億元,已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榜首,全年接待遊客272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93.3億元。

說起現在的日子,陳達有言語中充滿了幸福:“我今年的炒茶任務已經完成了。除了炒茶,我還喜歡釣魚,接下來,我大部分時間會去釣魚,過得很悠闲。”

如今,不少來自湖北、四川的炒茶人到安吉找陳達有拜師學藝,他也傾囊相授,算下來至今已有500多名徒弟了,“只要有人學,我就愿意教。我希望把這項非遺文化不斷地傳承下去。”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劉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安吉非遺文化亮相居庸關長城,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炒茶“絕活”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3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