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茶葉造假手法揭祕!

茶葉造假手法揭祕!

by admin - 2023-06-12 65 Views

喝茶有益健康,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健康法則。然而,如果你喝的茶葉農藥殘留超標、重金屬超標,如果你喝的高檔茶其實是用色素美容過的,如果你喝的優質茶其實是廢茶葉,這一條健康法則還成立嗎?

你以爲能威脅身體健康的只有“地溝油”、“皮鞋酸奶”、“非法疫苗”,不,還有“科技茶”。

假冒的無公害茶葉

中國是茶葉的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但是人們對茶葉的生產過程通常並不了解,對其農藥殘留問題更是知之甚少,很少有購茶者會想到關注一下茶葉中是否有農藥。然而,事實告訴我們,看起來非常高尚的茶葉與蘿卜青菜一樣,在規模化種植的今天也在經受着農藥的困擾。除此之外,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廠家爲了賣個好品相,還會使用一些造假的手段。

第一步,用劇毒農藥殺蟲。

茶葉的農藥殘留

茶葉的農藥殘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根灌農藥被運輸到葉片,二是在葉面噴灑農藥所致。由於茶葉主要是嫩芽,通常在噴藥後幾天內就採摘了,這個時間不超過7~10天。如果茶園使用不易分解的農藥,這期間根本來不及分解,所以殘留很高。

第二步,加米粉減少加工工序。

鮮茶葉被送到這家茶廠後,都要先經過加熱殺青再整形。許多廠家在殺青後,工人總要往鮮茶葉上撒一些白色的粉末,然後再送到機器裏整形。白色粉末是糯米粉,其作用是迅速整形。假如完全按正常工藝搓揉的話,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形,或者很難成形。添加了澱粉類物質,比如糯米粉、玉米澱粉、山芋粉後,由於它們有黏性,在整形過程中能夠讓又大又厚的鮮葉迅速卷曲、成形,既節省了時間、減少了加工工序,還增加了重量。正常加工茶葉要經過18道工序,而這種加工方法只需要12~13道工序。

展开全文

還有更惡劣的。有些茶廠爲了進一步節約成本會使用發臭變質的山芋粉,工人們說“如果是新鮮的,也不會拿來加工茶葉”。

第三步,糯米漿噴漿,糯米賣出茶葉價。

添加米粉整形之後,鮮茶葉再經過晾曬、炒幹等工序就制成了幹茶。幹茶還要送到附近的精制茶廠進一步加工整形,才能制成成品茶。這裏所謂的加工整形是噴漿——噴糯米漿,一噴就是五遍。原因是,糯米漿不僅能給茶葉進一步造型,而且還能增加分量,使糯米粉賣出茶葉的價錢。工人們說了:不噴漿不好看,現在賣不就賣個好看嘛。工人們還說:不用這個噴的話,茶葉很難搞出一等品。

還有一些更“節省、聰明”的茶廠往茶葉上噴的是摻了茶葉末子的糯米。他們竟然連原本只配當垃圾的茶葉末子都不放過!

打了高毒高殘留農藥,又添加了米粉、米漿造型增重,這樣做出來的成品茶,因爲外形漂亮,所以銷路很不錯。

色素上色

向劣質綠茶中添加大量工業色素,是黑心茶商們的慣用伎倆。

殺青對綠茶品質的要求很高,有些品質一般的綠茶,在殺青後就很難再保持原有的色澤,也賣不出好價錢。

爲了牟利,色素增色法的造假手法就應運而生了。

爲了減低造假成本,不法分子最常用的是鉛鉻綠,這是一種臭名昭著的工業用化學染劑。

進入人體後,會對各類髒器和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損傷。

爲何添加色素,降低成本,湯色紅潤,同時賣相好看。

除了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類也存在色素增色的造假手段。

香精增香

香精茶可以說是造假手法裏水最深的一種,幾乎各大茶類的造假案件中都有香精涉及。

香精茶一般價格都較低,普遍是一些陳茶或殘茶,加入香精和色素進行翻新,或品質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產生的。

現代香精制造產業本就發展地十分成熟,從有着“液體黃金”之稱的名貴香水,到路邊小攤炒菜偷偷加地“一滴香”,都有香精的涉及。

除了直接在茶葉裏添加香精之外,還有一些不法商販會人爲制造一個充滿揮發性香精的暗室,然後再充分利用茶葉自身極強的吸附性。

把茶葉放進去自然沾染香氣,這種造假手法的檢測難度很大。

滑石粉增光

滑石粉增光是綠茶常見的造假手段之一。

滑石粉,無臭無味,摻進綠茶裏,不僅可以增加重量,還可以遮蓋住發黑的次品茶。

加入滑石粉之後,還能使劣質茶葉呈現出好茶的光彩,品相直逼價格萬余元的高端綠茶。

綠茶裏加入滑石粉,早已是某些茶廠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但滑石粉對人體的危害,遠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據了解,滑石粉是一種化工原料,進入人體後,會造成口腔潰爛,與烈性致癌物石棉密切相關。

早在2017年,滑石粉就登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三級致癌物清單。

化學藥劑增光

添加化學藥劑是黑茶常見的造假手段。

例如用高錳酸鉀水浸泡茶葉,一方面茶葉陳化得更快,另一方面顏色較通透、明亮。

糖炒增甜

有不法商人別出心裁地創造了糖炒增甜法,這種造假手段在紅茶和黃茶中最常見。

喝茶有個專業名詞叫回甘,回甘是指茶喝下去以後口腔會產生一種甜度的感覺,好的紅茶不加任何東西,就會有甜甜的味道,很多人都喜歡這種感覺。

但品質不好的紅茶就沒甜味,有的商家爲了讓劣質茶葉起到回甘的作用,就在炒茶時直接加糖,來混淆消費者。

經過糖炒的劣質茶,回甘會變好,品相也提高不少。

成本低廉的玉蘭花僞造茉莉花香

茶商選用茉莉花來制作茶葉,就是因爲茉莉花香是最耐聞的花香,它自然清香,香味恰到好處,讓人久聞不膩。

但有些商家,急功近利,爲了降低成本,香味濃烈的玉蘭花去僞裝茉莉花的香味。

而往往那些對茶研究不深的老友,覺得它香味濃度高,就認爲窨制的次數、使用的花更多。

千萬別忘了還有可能是低廉的玉蘭花帶來的高濃度香味。

火烤做舊

火烤做舊是白茶造假的一種常見手法。

正常的白茶制作,只需要文火慢烘,將含水量烘幹達到8.5%以下才可。

對於不良商家而言,文火慢烘費時費力費金錢。

而通過高溫的方式,白茶變黑,再加以烤幹,老態龍鐘的白茶就這樣出爐了。

通過高溫火烤,做舊白茶的長相接近老白茶,以此減少時間成本,獲取利益。但高溫烘烤會極大地破壞茶葉裏的活性酶等內含物質,使白茶喪失後期轉化的可能。

支招 遠離劣質茶

(一)注意名茶造假,檢查產地是否正確。

1. 去老字號或大茶莊購买名茶。

由於正宗的名茶產量有限,所以通常只在原產地的一些茶店和外地一些老字號有售,普通的小商販很難拿到正宗的名茶。然而,人們买茶通常會衝着名茶去,所以越是名茶,造假的可能性越大,我們在一般茶莊裏买到的通常可能是假的或“真假互拼”的“名茶”。爲防买到假名茶,最好去一些老字號或大茶莊購买。

2. 注意檢查產品標識。

爲防买到假名茶,在購买有包裝的名茶時,要注意茶葉產地、廠名是否與名茶產地相符,如果不符則一定是假名茶——茶可能是真茶,但不是正宗的名茶。例如婺源毛尖茶,其產地應該是婺源,如果包裝上或者商標卡上打出的產地是庐山,那么就是假名茶。此外,諸如不是信陽產的信陽毛尖、不是庐山產的庐山雲霧等都是假名茶。

茶葉外包裝上正確的標識是:注明廠名、廠址。分裝商還要標明分裝的日期和分裝商名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著名的茶莊在名茶產地都有茶場,它們的產品包裝會打着自己的品牌,但茶葉的原產地一定是名茶的產地。

3. 不要過於相信原產地保護標籤。

名茶產地通常都會採取原產地保護措施。如蘇州爲了防止假冒當地產的洞庭山碧螺春,會對每位茶農出產的茶葉進行嚴格統計,然後根據產量發給原產地保護標籤。按照規定的比例,賣多少茶葉發多少標籤。按理說,貼有這種標籤的茶葉應該一定是真茶。然而,只要舍得花錢,正宗的原產地標籤照樣能夠买到,價格還不貴,100元一張。因此,面對網上茶店、實體茶店裏的原產地標籤時,消費者要相信自己的品嘗感受而不是人雲亦雲。

不喝第一遍茶

泡茶時,第一泡茶水要倒掉,不能喝。從茶藝、茶道的角度來講,這樣做可以讓幹燥的茶葉與水初步融合,叫“潤茶”;從健康的角度講,這樣做可以洗掉茶葉上的灰塵等有害物質,所以這一步也叫“洗茶”。

簡單幾招辨茶葉優劣

下面介紹幾個粗辨茶葉的方法,如果想更專業地識別假茶,就需要大家努力學習茶葉知識了。

一看。

1.看淨度。正品茶不能含有雜質。如果看到樣茶中帶有較多茶梗、葉柄、茶籽的,說明此茶質量差,價格不會太高。如果茶中夾有泥沙、草木葉、竹片等雜質,說明此茶質量更差。

2. 看茶葉的條索。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形狀,因此購茶前要知道所購茶的基本形狀,購买時加以對比,不符的通常不是真茶。另外,看茶葉條索的松緊、粗細、扁圓、輕重。條索狀茶緊結而重實的質量好,細而碎的質量差;珠形茶要求細圓緊結;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 看色澤。不同品種的茶葉有不同的顏色特點,如綠茶、白茶、黑茶、黃茶等。也許你記不住每一種茶葉應該有什么顏色特點,但一定要記住一條:正常茶葉色澤比較柔和亮麗,加色素的茶葉看上去顏色會不正常。陳茶的顏色則會顯得發暗。例如,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顏色發黑、發綠、發青、發暗;正常的“碧螺春”茶葉上有白色的小絨毛,如果是着色的茶葉,它的絨毛也是綠色。

4. 看嫩度。茶葉的老嫩與茶葉品質有直接的關系。通常情況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質好。

爲了更容易辨別出茶葉的優劣,建議消費者在購买時多看幾個品種,有比較,就更容易看出優劣來。

二聞。

抓一把幹茶,聞其香氣,辨別茶香高低,同時檢查有無黴、餿、煙、焦、酸味或其他異味。

三泡。

把茶葉用水泡开,通過熱嗅、溫嗅、冷嗅,以及觀察茶湯的顏色四個步驟加以鑑別。

1. 熱嗅。剛泡开的茶水,溫度高於80℃時,辨別其有無雜味和炒焦的煙味。

2. 溫嗅。等水涼至40℃左右時,看它香氣是否純正,如果茶香太衝或有異味,即不是優質茶,可能變質或者加了香料。

3. 冷嗅。待茶水完全冷卻後,再聞一下香氣的持久性。一般來說,持久性越高,質量越好。

4. 觀察茶湯。一般以濃厚清透者爲優,暗渾淡薄者較次。品嘗茶湯滋味,濃厚醇和者爲優,澀味很重者爲次。

此外,還可以觀察泡過的茶底,柔和、鮮活者爲優,粗硬者爲次。

不要過於聽信賣家所說的等級

我們买茶常常會看到茶葉都標着等級,有特一、特二、特三和一、二、三幾個級別,這是由質監部門制定的行業標准決定的,但在具體評定上,並沒有一個量化的指標,全憑工作人員對外觀、粗細以及泡开之後的肉質感覺界定。不過,即使評定出真實的級別來,如果遇到不法商人也沒轍,因爲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級別,賣家說幾級完全隨意。怎么辦呢?只好再支這一招:去信譽比較好的茶葉店。此外,多學點品茶知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茶葉造假手法揭祕!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4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