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或現在,人們管經營茶葉生意的店面,都習慣稱爲茶葉鋪,而茶葉鋪的牌匾也多以“某某茶莊”最爲常見。
從上世紀20年代到大同解放前,大同城內先後出現幾家茶葉商號,這些茶葉鋪往往开設在大街或繁華的商業區,如:過去東街(現稱和陽街)的“廣豐茶莊”“三義興茶莊”,大南街(現爲永泰街)的“一和功茶葉店”“鉅源泰茶葉店”,北街(現爲武定街)的“廣豐仁記茶莊”“永康茶莊”,西街(現爲清遠街)的“仁記茶莊分號”等。
過去茶葉鋪的經營範圍比較單一,只賣茶葉和茶葉筒,多數不經營茶具。一般來說茶葉鋪不拘大小都要兼顧附近的茶館、澡堂子和雜貨店。每個茶葉鋪都有跑外的,帶着小包裝的茶葉樣品,到附近的堂、館、店推銷茶葉。全城大多數茶館、澡堂、旅店、戲院等處,也都會代銷茶莊的茶葉。有的茶葉鋪還預備了茶壺、茶碗,有顧客來买茶,一定會招呼客人先品嘗品嘗,覺得好再买。一些茶莊還抓住鬧市的特點和逛街人的習慣,或早开門,或晚關門,中午也不打烊,以方便顧客上門买茶。
過去茶葉的最小包裝叫一包,在使用16兩秤的時候,一斤茶葉會被分成80包,也就是說一包茶葉相當於2錢,這2錢茶葉僅夠顧客沏一壺茶。這些小包茶葉,主要是爲那些整天喝茶葉末兒的人偶爾待客而用的。另外,澡堂、茶館、書館等地方對小包茶葉的需求量也很大。小包茶葉一旦有訂貨,整個茶葉鋪的工作人員就需要一齊動手,進行分裝,這時茶葉鋪裏彌漫着的茶香,也會嫋嫋地飄散到大街上。
說到茶葉的香味,就得談一談茶行獨有的一條規矩了。過去的茶葉鋪對工作人員有嚴格的要求,比如喫住在櫃上的學徒,許多店鋪嚴禁他們把個人的洗漱用品放到櫃台裏,更不能放到茶葉庫房,不准使用芳香型化妝品,就連洗臉用的香皁都嚴格限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爲茶葉吸附性很強,很容易串味。
解放战爭時期,有一種“千兩茶”(即一卷茶,淨重爲老秤一千兩),在大同和雁北地區銷路頗佳。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开業的大同“廣豐茶莊”就賣這種茶。“千兩茶”的產地在山西榆次、太谷等地,是茶葉中較爲廉價的,適合大衆消費。“千兩茶”的最低價每市斤3角左右,解放後幾十年中,價格波動幅度沒有超過1角。盡管每經營五六斤“千兩茶”的利潤只抵得上經營1斤好花茶的利潤,但如果放棄了“千兩茶”,就等於失去了大同的茶葉市場。“廣豐茶莊”就是憑借着堅持銷售這種利潤低、銷量大的茶葉品類在大同市場站穩了腳跟。
侵華战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曾把掠奪中國茶葉作爲在國際市場換取軍備武器的手段,茶葉貨源也因此一度緊張。即便如此,當時的“廣豐茶莊”也克服了重重困難,滿足了顧客對“千兩茶”的需求。
劉印軍(大同)
(責編:劉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千兩茶曾廣受大同市民歡迎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