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藝術开卷|單霽翔:普洱景邁山茶林的“古”與“靈”

藝術开卷|單霽翔:普洱景邁山茶林的“古”與“靈”

by admin - 2023-09-07 61 Views

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9月10-25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中國雲南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也在此次申報名單中。此前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對景邁山古茶林給予了“建議無條件列入”意見,如該項目在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將成爲雲南省第6項世界遺產,也將填補全球茶葉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

近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的新書《萬裏走單騎》出版面世,單霽翔以“老單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中國36處遺產地的所見所聞。澎湃新聞特選摘其中“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一節,跟隨“老單”的視野,感受景邁山的古老茶文化和傳統村落生態。

晨光下的景邁山傳統村寨

申報世界遺產要做很多准備工作,是一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 , 比如福建土樓的申報工作歷時 10 年,鼓浪嶼的申報工作歷時9年, 方得以順利通過。這一站的《萬裏走單騎》,我們來到一處“申遺進行時”的遺產地——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古茶林的“古”和“林”

景邁山古茶林位於雲南省普洱市。五代時期布朗族先民遷徙至景邁山,發現並馴化栽培了茶樹,又因地制宜,與後來的傣族先民共同栽培繁育了古茶林。此後,這裏漸漸聚居了哈尼族、佤族、拉祜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居民,成爲具有各自鮮明民族特色且和諧共處的民族大觀園。

據說在一次遷徙途中,布朗族族群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瘟疫,處在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這時,族人無意中發現了茶樹,這種植物的特殊功效拯救了病疫中的布朗族人。他們從此認識並銘記住了這一神奇的植物,稱之爲“臘”。隨後一代代的布朗族及其他少數民族 不斷栽培、馴化、選育茶樹。原本以狩獵爲生的族群,漸漸發展爲將茶樹種植作爲主要的生產活動,並逐漸衍生出經濟功能。至清代,普洱茶被確定爲進獻給皇室和朝廷大臣飲用的貢茶,景邁山古茶林進入繁榮發展時期。至今仍保持穩定發展。

展开全文

景邁山古茶林入口

2010年6月,我來普洱市參加茶馬古道研討會,幾位朋友給我看了景邁山古茶林的照片,其原生態面貌使我震撼。中國的茶文化傳播世界,但至今還沒有一處關於茶的世界遺產,景邁山古茶林是不是可以申報世界遺產?回到北京,我請當時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副主席郭旃先生親自到景邁山考察。考察歸來,郭旃先生特別興奮,認爲景邁山古茶林完全符合申報世界遺產的標准。景邁山古茶林的申遺工作由此正式啓動。此後的十多年間,景邁山古茶林遺產地圍繞申遺工作,在價值認識、遺產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中國茶文化有着極其深厚的底蕴,源遠流長,景邁山古茶林則因其“古”和“林”而獨樹一幟。相較於世界上其他著名的梯田式、 農莊式台地茶園,景邁山古茶林不僅歷史更爲悠久,其傳統的林下種植方式和利用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維護方式也具有鮮明特色。

早在現代茶園種植技術普及前,景邁山的先民已經利用有限度的林下开墾,爲茶樹生長創造了理想的光照條件。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自有一套“活”的機制幫助人們不用農藥和化肥而生產出高質量的有機茶葉,比如蜘蛛治蟲害、枯葉作化肥等。在當地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護佑下,這一智慧的種植技術傳承至今。

當地居民爲古茶林除草

景邁山大坪掌古茶林是景邁山面積最大的一處茶林。這裏的土地非常平坦,因而得名大坪掌。在去往大坪掌的山路上,一行人坐在車上,顛簸前行。傣族姑娘向導仙貢告訴我們,整個景邁山路面是用塊石鋪築,在砂墊層經碾壓成型,透水性好,這對維護原生態環境、保護古茶林很有幫助,也避免了往來車輛過多而造成的幹擾。當地人稱這樣的路爲“彈石路”。

走入古茶林,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這裏種植環境的原生態。 林下茶種植形成了景邁山古茶林的三層植物分布特徵,喬木—灌木和茶樹—草本植物構成了古茶林生態系統的垂向層次。茶樹種植於高大喬木下,避免了陽光直射。古茶林內分布着約1500種當地原生種子植物,包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8種。古茶林內還有很多國家保護動物,特別是一些鳥類和昆蟲。鳥類可以爲茶樹除蟲,昆蟲的傳粉能力對茶樹生長也是非常有用的。茶樹的種植更是充分體現了原生態理念,人們利用古茶樹與其他樹種之間的競爭或依存關系,有選擇地保留或栽植有益樹種,清除對茶樹生長不利的樹種。例如,在古茶林中保留或栽植桂花樹、 多依樹、樟樹,其特有的香味會傳遞給茶葉,使茶葉具有天然的香氣,同時也會抑制某些病蟲害。冬季是爲茶樹鋤草的“專屬時間”, 在古茶林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當地居民在除草,體驗了“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的勞動快樂。這些智慧和勞作確保了普洱茶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養料,保障了普洱茶的品質。

茶山人民將茶葉視作生命的一部分,並由生態倫理衍生出信仰 體系。原住民秉持萬物有靈的觀念,以和爲貴,倡導尊重自然、愛護環境,構建了景邁山古茶林延續千年的生態價值觀。

景邁山的茶祖信仰也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結合。布朗族人民認爲,茶林是祖先留下的,傳承至今的財富。據傳,布朗族先人有這樣的訓示:留給你們牛馬,擔心它們會死去;留給你們金銀,擔心它們會被花光;留給你們古茶樹,是可以世代相傳的財富。因此布朗族把發現茶葉的部落首領帕哎冷尊爲茶祖,予以禮祀。每戶茶園都設一棵茶魂樹作爲該片古茶林的茶神予以祭祀。傣族居民也祭祀茶神樹,並把帶領先民來到景邁山的部落首領召糯臘尊爲茶祖。

糯崗民居(屋頂有水牛角裝飾)

景邁山的傳統村落與民居保護

在景邁山的世界遺產申報工作中,納入遺產要素的傳統村寨共 9 個,包含景邁大寨、勐本、芒埂、糯崗 4 個傣族傳統村寨,以及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窪 5 個布朗族傳統村寨。

在這些傳統村寨中,糯崗是保存最完整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體現。“糯崗”在傣語中意爲“鹿飲水的地方”,據說常有成群的鹿來此處飲水,村寨由此得名。目前村寨中79棟傳統民居成爲國保級傳統民居。

在糯崗,我們感覺到了居民們在傳統村寨中進行茶葉種植、生產活動的場景。整個寨子分爲空間獨立的老寨和2000年建的新寨。村寨道路順應地形高低彎曲,形成了生動多變的巷道空間,溪流穿村而過。

在景邁山,傳統的幹欄式民居體系是世代居住在這裏的人們爲了適應山裏潮溼多雨的氣候,合理利用山間土地而不斷改進完善的,充分彰顯了世居人民的智慧。

景邁山現存傳統民居大多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着人們生活方式、居住要求的逐步變化,景邁山傳統民居形式歷經四代演變。景邁山降雨量較多,早期的幹欄式建築用茅草和竹子搭建,採用歇山式屋頂,坡面陡峭且出檐很深,可以防止雨水積攢、防風;因爲氣候潮溼,民居分爲兩層,一樓用來養牲畜或者堆放雜物,二樓用於居住;建築主體使用圓柱,可以有效防蛇。 早期民居多爲稻草頂,二層牆面基本不設窗戶,由於稻草頂易燃,容易失火,民居屋頂現在改用緬瓦。我有一個“職業病”,就是看到木質建築,就會強調防火問題。景邁山申遺過程中,花費了很大精力用於防患未然, 目前村寨中每家都安裝了消防管线,增加消防栓,每家發3個滅火器。在解決火災隱患的同時,二層圍板逐漸加高、增設窗戶,室內也出現了實質隔斷。當然,那些適應當地氣候、符合居民生活習慣及信仰習俗的民居形式仍然延續下來,比如歇山式大屋蓋、底層架空、堂屋設火塘、外設曬茶台、屋頂設民族脊飾等。

糯崗是一個典型的傣族村寨,屋頂有水牛角裝飾,還有在屋頂種植开花植物的傳統。據說屋頂的花一开,就意味着採茶的季節到了。第二天我們還要去的翁基,則屬於典型的布朗族村寨,屋頂裝飾爲“一芽兩葉”。這些裝飾由建築部件演變而來。因爲早期的幹欄式建築是茅草頂,屋頂由兩組交叉的椽子支撐,結繩捆緊後總會留出一截,後來才改爲裝飾。水牛角和“一芽兩葉”裝飾成爲兩個民族圖騰的建築語言,又融合了茶文化,頗具特色。

景邁的山康節(在寨心舉行祭祀活動)

無論是布朗族村寨還是傣族村寨,都有兩個共同的特徵。首先,每個村寨中央位置都有寨心,民居建築圍繞寨心呈典型的向心式布局。人們將寨心作爲公共活動的中心,在這裏進行集會、 祭祀等活動。寨心對寨子來說非常重要,有精神上的向心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

其次,家家戶戶都會在屋內設置一個火塘,而且內部空間主要 圍繞火塘布置。家人活動都是圍繞在火塘旁,而且建設新房時,居 民都會請家庭美滿的人進行火塘選址。火一年四季都不會熄滅,也不能隨便跨越。火塘的長年薰烤,也讓老房不易生蟲。在申遺過程中,當地在進行民居修繕時重點強調了保留火塘,因爲這是景邁山 人民非常重要的特色,火塘的文化功能類似於新疆的坎井兒,是人們生活聚會的地方。

糯崗村寨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村寨四周都是茶林,人與茶林關系密切。我們在村寨中行走,一路上看到養雞、種菜、做豆腐等各種勞動,這是一個活態的文化遺產。

翁基民居(屋頂爲“一芽兩葉”裝飾)

翁基是布朗族傳統村寨,整體建在山坡上,視野更爲开闊,也可以有效防雨。一進入村寨,我們就看到了布朗族建築的“一芽兩葉”裝飾。近幾年,茶文化旅遊在景邁山興起,我們在村寨中也遇到了很多國內外遊客。

當地人介紹,冬天景邁山的雲海吸引了大批遊客,二月份景邁山的冬櫻花也已成爲網紅打卡點。景邁山濃鬱而獨特的少數民族文 化、民俗文化、傳統民居建築都吸引着各地的人們。既要保護遺產, 又要發展經濟,這是景邁山文化遺產資源活態傳承和持續發展的前提。

景邁山村寨強調村民自治,村民自己制定村規民約,執行效果很好。村民形成自己的集體意志,自發地規劃、 建設、开發村寨,這樣就保留了景邁山的多樣性,也保障了景邁山旅遊的持續發展。

景邁山還注重打造品牌。隨着景邁山申遺工作的推進,景邁茶也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許多景邁山人因茶而富了起來。對於仙貢和許多景邁山居民來說,至今仍留有同樣的沉重記憶:從古樹上辛苦採回來的茶葉,似乎並沒有更多的經濟價值。所以早在2010年4月,仙貢就組建了景邁人家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品牌+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茶農們不僅可以通過合作社拿到分紅,還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園裏務工。農戶只負責種植,保障茶葉品質,合作社負責收購、銷售。這樣就擴大了普洱茶品牌影響力,增加了收入。有了這樣的基礎,村民們對申遺後的生活充滿着美好期待。

當地的篝火晚會

一番交流後我們來到阿百臘客棧,在南康大叔家品嘗第一天自制的茶葉。南康大叔是布朗族人,曾任芒景村黨支部書記,現在是景邁山茶誠信聯盟盟主,很有“盟主”風範。通過跟南康大叔的交談,我 們感受到景邁山人對茶的情感。南康大叔說的一句話很觸動我:“我小時候看茶樹和60年後再看,茶樹沒有變化。茶樹看到了我的衰老,但我看茶樹卻越來越年輕。”景邁山人世代以種茶爲生,因爲人們馴化和培育茶樹的歷史非常悠久,現在景邁山已經沒有野生茶樹了,而茶樹已經演變成一種信仰,永遠在景邁山傳承。

普洱茶產自六大茶山,都是林下茶。吸收原生態物質成分,吸收“林”和“靈”,這是普洱茶的本質。到目前爲止,景邁山還沒有一家人把自己家的茶山賣給別人,因爲對村民來說茶山是有靈魂的,是無價之寶。每家的茶地都有一棵茶魂樹,每次採茶前都要進行祭拜,感謝祖先、父母留下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如果賣掉茶林,就是對不起祖宗。所以可以說,景邁山真正的守護者是自己的村民。後代人要記住祖先的遺訓,讓茶林在景邁山這片淨土繼續延續下去。

《萬裏走單騎》書影

(澎湃新聞授權刊發,行文有刪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藝術开卷|單霽翔:普洱景邁山茶林的“古”與“靈”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