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到如今,陝南四川一帶,很多人把饅頭叫做“饃”。由於饃的形狀和做法多樣性,故名稱也多。比如炕炕饃、節節饃、火燒饃、油餅饃、電烤饃、莊莊饃、攤饃、蒸饃、棗糕饃、後悔饃等。洋縣棗糕饃是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地區傳統名點,名滿陝南。棗糕饃是用繩串成串串提着,是走親訪友,饋贈待客的禮品,洋縣棗糕饃潔白沒有裂紋,外酥裏軟、韌、松、甜,存放時掛在風涼處不變味,存放上三、四個月,還能恢復原來的軟度,好像剛蒸的饃,在沒有保鮮、冷凍技術設備的年代裏,是不可多得的面制食品。
在明代時期,洋縣的棗糕饃在漢中地區就出名了,到現在大約1900多年的歷史。既是方便食品,又是款待賓客、饋贈親友的上好禮品。因爲是傳統手工制作,所以很受人們的青睞。走親訪友,一直都有這個習慣。古代人們走親戚的時候,把饃用繩子串起來提在手上。洋縣棗糕饃外酥、裏軟、有韌性、還有松和甜的特點。放在通風處不會變味,可以存放三四個月。在古代沒有冷藏設備的時候,能放這么久不壞,可見它的傳統工藝很不一般。
作爲洋縣的名點——棗糕饃,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也是陝南人喜歡的美味之一!隨着經濟發展,棗糕饃從原來的紙坊街搬到洋縣縣城,春節前後生意特別火爆,成爲走情訪友饋贈禮品之一,城固、漢中的人,隔着四五十公裏,都來洋縣买棗糕饃,可見不只是味美,注重的更是它的品牌和質量!棗糕饃是用黃酒渣發酵,和面時加入白糖,制作的時候加入紅棗,待饃蒸熟冷卻後,用小竹筒蘸上紅水,在饃的上部兩半的中間,印上梅花圖案。饃看起來像兩半,其實是連在一起的!經過梅花點綴,確實好看很多。棗糕饃用上等面粉制作,雪白松甜、味道可口,用紅棗加以點綴,故曰“棗糕饃”。
洋縣紙坊人有一個傳統習慣,每年臘月二十六到除夕。家家都要蒸五六十斤上等白面的棗糕饃供神獻祖,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日子和美,家人安康,在正月走親戚時也用棗糕饃送禮,祖祖輩輩,年年如此,沿襲至今。臘月裏,人們准備年事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在水磨坊裏磨出上等面,做出棗糕饃,一部分作爲祭祀祖宗的貢品,一部分作爲走親戚的禮品,還有一部分作爲春節自個兒享用的食品。一般的情況是,大部分家庭以在臘月下旬蒸三四十斤或五六十斤年個精面粉的棗糕饃。紙紡街很有一些烹飪棗糕饃的“沫把式”,他們常常對外攬活,滿足縣城和其他地方的群衆定做棗糕饃的需求,而他們自己也得到了較爲可觀的報酬。小夥伴們,陝西洋縣棗糕饃,你喫過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陝西洋縣棗糕饃,你喫過嗎?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