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版權歸屬於戴夫布魯姆(DaveBroom)和帝亞吉歐蘇格蘭有限公司(DiageoScotlandLimited)
乍一眼看過去,好像有點復雜,但請君莫慌。
爲了將威士忌的風味說清楚,這篇文章將從風味來源的影響因素出發,然後解析如何使用這張碩大的單麥威士忌風味圖,最後從4個維度逐一介紹各自的代表酒款。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如何描述威士忌的風味了!
//
//
釀酒最初的外部環境會對威士忌的風味產生微妙的影響。
大多數蘇格蘭威士忌都帶有泥煤味,這主要來自威士忌的釀造過程。泥煤本身是一種燃料,通常用於烘幹發芽後的大麥,這個過程會吸附一種“酚類化合物”,從而給酒液帶來泥煤味。
在麥芽制造過程中,是否使用泥煤薰幹麥芽,以及泥煤將麥芽烘幹的程度,都會對威士忌風味產生重大的影響。以艾雷島爲代表的泥煤煙薰味威士忌就是因爲使用的泥煤,麥芽中混入了泥煤中的酚類化合物,使其擁有了獨特的風味。
如果發酵在48小時內完成,威士忌會更體現出麥芽的特質;如果長時間發酵(超過55小時)會使成品更清淡,更復雜,更具水果風味。
蒸餾器一般都由銅制成,因爲銅會固定住一些較重的元素,蒸餾師可以通過選擇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蒸餾器來延長或者限制酒精蒸汽與銅的接觸時間,來創造出他們所期望的風格。
酒精蒸汽與銅接觸的時間越長,風味越清淡。這意味着相比小蒸餾器,更高大的蒸餾器會蒸餾出更淡雅的威士忌。減緩蒸餾的速度也可以增加接觸時間,產生更清淡的風味;相反,接觸時間越短,威士忌越濃厚。規模小的蒸餾器和快速蒸餾可以達到這一效果。
一方面,相比舊橡木桶,新橡木桶會給威士忌帶來更多的香味;
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橡木桶帶來的風味也不同:雪莉桶由歐洲橡木制成,會爲威士忌增添幹果、巧克力、焦糖和榛子等風味,同時也會帶來更加深沉的顏色、更加醇厚的酒體和更加柔和的肌理;而波本桶可以爲威士忌帶來香草、法式焦糖布丁、松木和桉樹的風味。
除了罕見的單桶威士忌,一般的威士忌都會有調和這一步驟,以保證其品牌口味和品質的延續性。擔此重任的調和大師(MasterBlender)便成爲了品質最後的把關人,很多知名的調制大師甚至被當做酒廠的靈魂人物。
//
//
這張單麥威士忌風味地圖以坐標軸的形式向4個方向不斷延伸:
圖片版權歸屬於戴夫布魯姆(DaveBroom)和帝亞吉歐蘇格蘭有限公司(DiageoScotlandLimited)
//
//
維度一:淡雅花香代表酒款
Auchroisk10YearsOldFloraFauna
這款威士忌淡雅、清新且柔和,適合做餐前酒。花草香和花果香爲主,水果調性濃厚;甜蜜、清新且平衡,余味稍幹且短暫。
GlenSpey12YearsOldFloraFauna
這款威士忌清淡芬芳,舒適的綠色幹草香味,融合樹脂、蜂蠟和蜂蜜甜味;嘗起來是柔軟光滑的果香,恰到好處的麥芽和堅果味;帶有橡木和堅果的余味。
Linkwood12YearsOldFloraFauna
這款威士忌是典型的斯貝塞(Speyside)風格,酒體輕盈,柔和清新且多花香;多汁的水果與香草柔和在一起的甜香,伴隨優雅的香水味,口感柔順,余味悠長並帶有些許松木的香氣。
維度二:果香和香料香味代表酒款
Cardhu12YearsOld
這款威士忌呈蜂蜜般的金色,散發着梨汁、石楠花、樹脂和蜂蜜堅果的香氣,入口甜而新鮮,略微幹燥,口感順滑,平衡性佳,余味悠長。
ObanLittleBay
這款威士忌呈現濃鬱的古董金色,樹蠟、堅果與果園的香味平衡留存;酒體中等,橙皮和丁香的調性;余味悠長,深色巧克力的味道結尾。
TheSingletonOfDufftownSpeyCascade
這款威士忌呈現金銅色,蘋果和木香新鮮且圓潤;口感清新、幹淨且甜美;以蘋果和木香的香味結尾。
維度三:濃鬱和圓潤香味代表酒款
BlairAthol12YearsOldFloraFauna
這款威士忌呈現拋光的桃花心木色澤;开始是幹杏仁和蜜太妃糖,之後是硫磺甚至焦糖味;口感豐富且平衡,甜甜的余味。
TheSingletonDufftown21YearsOld
這款威士忌呈現金黃色,蜂蜜姜、烤面包和雪莉桶帶來的香味;甜美濃鬱,嘗起來是蜜太妃糖和鮮橙的味道;余味悠長。
維度四:豐滿酒體和煙薰味代表酒款
TaliskerDarkStorm
這款威士忌呈現琥珀金色,鹹鹹的煙薰味伴隨香料和橡木桶的香味;嘗起來先是甘草味,然後是濃鬱的香料味;強烈的煙薰余味。
LagavulinAged16Years
這款威士忌呈現琥珀色,輕緩的泥煤氣味、激烈的消毒水味與木質的藥水味層層展开;短暫的甜味被鹹味衝淡,接着是鹹、辣、嗆,泥煤鹹辣滋味明顯;辣苦鹹味不斷環繞,尾韻超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圖解威士忌風味,跟“講不清”說再見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