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重整投資人浮出水面,宋河酒業即將進入“鍋圈時代”?

重整投資人浮出水面,宋河酒業即將進入“鍋圈時代”?

by admin - 2023-10-26 52 Views

從去年11月主動申請破產重整,到今年6月重整獲受理,如今宋河酒業的破產重整投資人或終於浮出水面。

近日,多位白酒行業人士透露,河南省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宋河酒業”)重整投資人已經確定,由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鍋圈”)、河南資產管理公司、鹿邑城投組成的聯合體負責宋河酒業的重整工作。

鍋圈定位爲“一站式在家喫飯餐食產品品牌”,主要通過线下加盟店以及线上渠道銷售食材,將於11月2日登陸港交所上市。據悉,鍋圈食匯與宋河酒業的重整合作已進入最後階段,或將出資13億,合作達成後鍋圈將主要負責宋河酒業未來的經營,而其首批資金可能將於鍋圈港股成功上市後才能注入。

前三季度銷售增長25%以上

宋河酒業即將進入“鍋圈時代”?

資料顯示,宋河酒業歷史悠久,1988年曾與茅台、五糧液等17款名酒一同榮獲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中國名酒”稱號,主要產品有“國字宋河”“共贏系列”“祕藏系列”“宋河糧液”等。

去年11月,由於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宋河酒業向河南省鹿邑縣人民法院申請重整,並同時申請預重整;今年5月10日,宋河酒業預重整期限屆滿,預重整管理人提交了預重整工作報告,並申請終止宋河酒業公司預重整程序,建議受理宋河酒業重整申請。

今年6月,河南省鹿邑縣人民法院發布民事裁定書《(2023)豫1628破4號》,正式受理宋河酒業申請的破產重整;7月4日,河南省鹿邑縣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規定》等規定,決定採取競爭方式,就宋河酒業重整案選任管理人。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市場曾有傳聞稱古井貢酒、華潤集團等都有意收購宋河酒業,但均沒有後續消息。如今,宋河酒業的破產重整投資人或將塵埃落定,鍋圈有望入主宋河酒業。

圖片來源:宋河酒業官網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熊玉亮對於鍋圈“進場”表示看好,其指出,鍋圈擁有近萬家門店,覆蓋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強大的渠道供應網絡,不僅與宋河酒業形成良好的互補,也將爲宋河酒業品牌傳播提供助力。此外,鍋圈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一旦其正式在香港上市,將具備打通資本市場的能力,爲宋河酒業未來的發展提供資金上的助力。

展开全文

而宋河酒業本身也有着銷售好轉的跡象。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在其朋友圈這樣寫道:“宋河酒業日前召开黨委擴大會議及總裁辦公擴大會議。會議透露,1-9月宋河酒業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5%以上,部分事業部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據了解,鍋圈入主宋河酒業成功之後,或將還有其他資本跟投。熊玉亮也表示,未來希望有更多央企、國資背景的資本進入宋河酒業,支持該企業重新成長做大。

鍋圈今年前四個月營收下滑

火鍋食材收入佔比超七成

此次有意參與宋河酒業破產重整的鍋圈,定位爲“一站式在家喫飯餐食產品品牌”,主要通過线下加盟店以及线上渠道銷售食材,產品涵蓋火鍋、燒烤、飲品、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鮮、西餐及零食八大類別。

今年4月3日,鍋圈遞交了上市申請書,擬衝刺港股上市,10月6日,鍋圈通過港交所聆訊。鍋圈定於11月2日登陸港交所上市,預計在全球發售6880.28萬股,另有15%的超額配股權。目前,鍋圈已經引進恆順醋業、欣鑫、錦鼎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以及COFCO Capital Fund作爲基石投資者。

在業績層面上,2022年,鍋圈實現營業收入71.73億元,淨利潤爲2.41億元。今年前四個月,鍋圈營收同比下滑3.75%至20.78億元,淨利潤爲1.20億元。

針對今年前四個月營收下跌,鍋圈在招股書中指出,一方面是去年同期火鍋產品銷售額較高,另一方面是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後人們外出就餐更頻繁。

火鍋產品一直是鍋圈售賣的最主要食材,今年前四個月佔總收入的比例爲74.8%,燒烤產品及其他產品的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仍然未能成爲鍋圈收入的第二曲线。

鍋圈售賣食材的主要渠道爲线下的加盟店,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裏,其线下加盟店數量增長迅猛。2020年1月1日,鍋圈的門店只有1441家,截至2023年4月30日,這個數量增長至9844家,其中6家爲自營店,9838家門店爲加盟店。

此次上市,鍋圈擬將上市募集的資金用於提高產能及效率以增強公司的供應鏈能力,用於开設及經營公司的自營店,用於建立產品研發中心以及升級和購买相關設備,用作營運資金及用作一般公司用途。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靜娟 詹丹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重整投資人浮出水面,宋河酒業即將進入“鍋圈時代”?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96280.html